【本報訊】由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旅旅局合辦,迷利倉旅遊認知文化遺產系列第三場講座昨舉行。因應旅客數量、澳門旅遊承載壓力不斷增加,台灣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代表嚴銀英表示,目前澳門旅客量呈失控狀態,政府在保育世遺方面的挑戰非常大。她建議政府限制來澳旅客人數,並對停泊世遺景點附近的旅遊巴作出入限制,解決旅遊衝擊力對保育世遺的影響。講座昨假澳門博物館舉行。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台灣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代表嚴銀英主講,題目為《從澳門歷史城區列為世界遺產看經營管理與旅遊環境的轉變》。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來澳旅遊的旅客人數在20年間增長3倍,旅澳遊客人次由1961年的50萬,激增至去年超過2800萬,更有專家預計今年來澳旅客數目會突破3000萬。嚴銀英表示,目前澳門特區政府在保育世界遺產方面的挑戰非常大。都巿的開發、旅遊的衝擊力、旅客人數的飆升,都對澳門造成很大影響。她指出:在保育世界文化遺產當中,解決旅遊衝擊力為非常重要的一環,迷你倉隨�來澳旅客量逐年增長,本澳旅客數量呈失控狀態。限旅巴停留世遺景點防客量失控她認為,應限制來澳旅客人數。但對於議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等開放式的旅遊空間,有時候很難做到人流控制,嚴銀英稱,如果特區政府要實行的話,其實是有辦法的。現時,大量旅行團來澳,是構成旅遊衝擊力的最大成因,故她建議特區政府對停泊在世遺景點附近的旅遊巴作出入限制,確保景區人數免致失控。嚴銀英坦言,曾跟居住在歷史城區的居民溝通,他們均表示出行有困難,大量旅客對他們平日的生活造成困擾,出門必需繞道而行,或是趁觀光客較少的清晨時間出行。她認為,「當世界遺產變成一個旅遊勝地的時候,如果侵犯到居民的生活,剝奪居民的權利,那就不是原來世界遺產的精神。」。另外,嚴銀英指出:現時澳門對世遺的保育似乎有過度的建設,例如在世遺附近建設一些仿古建築,與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趨勢並不符合。她認為做仿古建築倒不如做新的現代建築,形成新舊對比、辨識,把空間的轉變記錄下來,讓人們看到新舊不同的歷史脈絡。自存倉
- Oct 27 Sun 2013 16:03
學者:澳旅客量失控衝擊保育世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