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瑞士特約記者 紀雙城圖片說明:流連表行的瑞士人。在鐘錶王國瑞士,存倉當地人腕上的一塊“本地貨”往往令他國訪客羨慕。其實,大多數瑞士人戴名表並非炫富,而是源自這個北歐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不過,通訊科技的快速革新如今也開始動搖瑞士人的愛表之心:不少人出門由必戴手錶改為必帶手機。而這種變化背後的苦衷,只有在這個鐘錶王國生活一段時間的人,才能體會得到。瑞士表“沒法便宜”瑞士人抱怨最多的一句話常常是,全球仿冒的“瑞士手錶”太多了。在瑞士,任何一家正規鐘錶店的工作人員都可以清楚地告訴你,一塊貨真價實的瑞士表必須擁有一個瑞士產機芯。其次,機芯要在瑞士裝入表殼。最後,一定要在瑞士經製造商進行最後測試。這3條硬指標將“低成本”與瑞士手錶製造業劃下一道楚河漢界。蘇黎世一家鐘錶店的老闆同《環球時報》記者說起一件與亞洲顧客打交道的事。這位已是祖孫三代同業的表商說,亞洲顧客急切地想從他口中得知,哪裡可以買到一兩百美元、有些名氣的瑞士手錶?這個問題讓他目瞪口呆,繼而大笑說:“我也想知道哪裡有賣?”事實上,不到瑞士不知道,這裡乘坐一天交通工具的花費往往超過10個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6.7元人民幣)。在街邊買個土耳其烤肉夾餅也得10個瑞士法郎。高物價表明瑞士的勞動力成本高過許多國家。即便如此,在瑞士,你還是能看到不少人帶著大牌名表,對於這個在歐洲人均富裕程度數一數二的國家來說並不奇怪,況且這還是對瑞士民族產業的尊重。更多的百姓人家則將父輩相傳的手錶看作家族珍寶。在日內瓦,記者就看到不少坐公交車上下班的瑞士人戴著名表,而表盤和表帶顯然不屬於同一時代,這樣的表十有八九是塊傳家寶。富而不奢是瑞士人對表文化的共識,你很難向當地人打聽哪個手錶品牌最好,對方往往笑眯眯地說:“一樣完美無瑕”。在瑞士表行儲存賞最新款的手錶,則是當地人的休閒之選。店里的服務生不僅不會嫌棄顧客“只看不買”,往往還會為你端上一杯咖啡,或是安排白髮蒼蒼的老技師和你聊聊自家鐘錶的歷史。智能手機衝擊瑞士表文化瑞士人對於自家制表文化的尊崇,並不意味著瑞士表文化固若金湯。當地人會告訴你,上世紀的日本制表業對瑞士的出口經濟帶來不小打擊,但如今智能手機對瑞士表文化造成的衝擊,其實更大。和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一樣,瑞士的年輕一代如今不愛戴手錶,但出門必須帶上智能手機,因為它不僅顯示時間,還能拍照攝影,隨時登陸社交網站。為了和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打擂台,瑞士手錶製造商針鋒相對地推出新品,最近就有一款擁有4100萬像素攝像頭的手錶面世。這款限量500塊、單價1200美元的鈦金屬外殼、藍寶石表面的手錶,支持WIFI、藍牙和NFC,同時內置高度和溫度感應裝置,可以為用戶提供穿衣建議。不過,這樣與時俱進的設計讓上了年紀的瑞士人心中犯嘀咕:“稀奇是稀奇,但這還是瑞士手錶嗎?”摘表容易,摘去壓力難其實,這些手中攥著智能手機的瑞士年輕人,心境也頗為複雜。對於他們來說,之所以依賴智能手機,是因為從中能及時得知各種購物打折信息,讓自己每月的花費“少一點是一點”。除了可以收穫購物折扣信息外,智能手機還能隨時隨地讓瑞士人交流就業信息。雖然瑞士最近的失業率都在3%左右,已經讓很多歐洲國家羨慕不已,但對於那些被劃在3%範疇里的瑞士人來說,儘快摘去生活壓力,尤其是摘去精神上的壓力,顯然非常重要。事實上,並非每個瑞士人都像外界所想的那樣衣食無憂。如今,多數瑞士老百姓在聊天時會抱怨國家的福利增幅已經到了盡頭,但各種消費和稅收的增幅卻遠沒有到頭。最近,瑞士政府又宣佈將國道高速公路年費從40瑞士法郎漲到100瑞士法郎,這讓不少人抱怨自己徹底無積蓄可言。▲迷你倉
- Nov 26 Tue 2013 08:08
老一代難接受“改良手錶” 年輕人更稀罕智能手機瑞士人愛表之心在“動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