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你倉出租

 今年農曆新年幾天假期,小販在香港各區空群出動,旺角砵蘭街、深水�桂林街、上水彩園�天橋的熟食小販檔令香港人找回兒時「掃街」的經驗,而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區更成為許多青年創意市集。我們在趁墟過後,卻同時見觀塘物華街及協和街臨時小販市場清場,而開業近一年的天秀墟生意慘淡,更有逾50 檔新年後被逼遷,令人不禁慨嘆食環署令小販再沒生存空間,也倡議政府重發小販牌,希望可以令墟市復活。筆者卻認為, 「小販牌照」制度及其歷史所見,目的只是在規管而非發展,要復興小販市集,應跳出發牌的框框,更要擺脫食環署限制。香港1847 年已開始「小販牌照」制度,到1972 年政府停止發牌,而今天亦只限牌主「世襲」一次,今天已有不少牌主是由第二代持牌。時至今日,全港形成43 條排檔小販街,而小販的身分,有「牌主」也有「助手」,但食環署的一切有關小販的政策諮詢,只會找牌主卻不會理助手。可是根據筆者所接觸,在前線經營的超過一半是助手(而非牌主),正因為政府不再發牌,當市民想做小販,就只能和牌主合作經營排檔,而分帳會按地區而不同,價格由每月數百元到萬多迷你倉不等。數十年前會按小販家境來發牌的政策原意,今天亦已變質了。取消牌主和助手的差別對待九七後,食環加大力度打擊無牌小販,同時10 年來持牌小販數目一直下跌,過去除2009 年因保育風而有限度發了141 個牌外,小販檔由2000 年的8000 多個,跌至2012 年的6000 多個,當中流動的只剩下1000 多個,想做熟食的更難以找到立足之地,大坑雞蛋仔吳伯的命運便是近年的典型例子。而去年6 月政府推出「自願交牌計劃」,不論俗稱「屋仔」的綠色鐵皮檔或是「朝桁晚拆」黃格仔檔的牌主,如果交還小販牌照予政府,均能獲12 萬退牌特惠金,在「利誘」之下,更令小販加速死亡。至去年底,全港已有超過200 小販檔消失,相信過年關後會更多。由此可見,食環署的「小販規管」思維已經過時,如要發展小販市集,就必須取消牌主和助手的差別對待,也要告別小販取締的方向。小販政策,實質上是經濟政策、就業政策、規劃政策和旅遊政策的一個綜合體,因此,必須擺脫食環署的限制,把管理轉向發展,才可復興小販墟市。作者是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聯區小販發展平台成員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5 的頭像
    miniddy5

    miniddy5的部落格

    miniddy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