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15日電 (見習記者 肖娜)自古以來,浙江杭州西溪濕地因河網港汊繁多,無船不達,因此婚禮習俗緊緊圍繞水來進行。15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重現了水鄉傳統婚嫁場景。與現代婚禮不同的是,古時的新郎用自家的船隻作為交通工具,迎娶新娘。從媒婆、月老到嗩吶樂師,這一支浩浩蕩蕩迎親隊伍的排場和氣勢並不輸于如今的婚禮豪車隊。 坐落于杭州市區西部的西溪濕地建于宋代。歷史上,有100多位文人墨士吟詠西溪濕地。這使得西溪濕地的自然和文化因素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個性鮮明的濕地形象。 15日上午,一支裝扮火紅的迎親隊伍蓄勢待發。隊伍中,身著長褂、相貌俊朗的新郎在媒婆的帶領下,登上了迎親的婚船,並緩緩向新娘家的埠頭劃去。 記者看到,整個迎親隊伍聲勢浩大,有媒婆、月老、樂師、轎童等20余人。 約摸十多分鐘後,婚船抵達女方家。迎親隊在女方家門口吹號鳴鼓三次,其中第三次吹敲要持續到新娘出房為止。隨後,迎親隊伍再將花轎抬至埠頭迎接新娘。 這時,新娘的舅舅早已等候在埠頭,並將新娘抱上花轎,送回至男方家。 在鮮花簇擁的“送親船”上,記者看到,兩名喇叭手一路吹打喜樂,船上還擺放著“子孫桶”、嫁妝、鹽和米等物品。 據西溪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沈迷你倉漾介紹,船上的鹽、米等都是生活必需品,女方以此告訴男方,這只送親船上坐著的是一位賢惠持家的女子。 在喧鬧的喜樂聲中,婚船到達男方家的埠頭,新娘被直接抱至堂前準備拜堂。 在整個上下船的過程中,新娘的腳不能觸地。據透露,這樣一來,夫妻雙方若日後發生爭執,按照風俗新娘是不能獨自回娘家的,因為當初她是被“八抬大轎”請進門的。 拜堂時,新郎、新娘三拜“和合二仙”(民間傳說之神),以祈求夫妻平安和順、白頭到老。 據瞭解,在中國傳統婚禮儀式上,常掛有一副“和合二仙”的畫。畫上有兩位面帶笑容、長髮披肩的孩童,其中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圓盒,盒中飛出五只蝙蝠。人們常借此來祈求新婚夫婦能永結同心。 繁複卻極具趣味的拜堂儀式結束後,新郎和新娘便被�人簇擁著進入了新房。他們進房的第一件事,是吃一碗熱乎乎的湯圓。期間還要拋喜糖、放花炮,預示著早生貴子。 沈慶漾告訴記者,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西溪的水鄉婚俗是江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宋文化特色,除了一般常見的婚俗禮儀之外,當地的水鄉婚俗更注重排場。 “其實,一場真正的水鄉婚禮,要動用50余人、4余艘大船,花費約七千元。整個排場和氣勢,並不輸于如今的婚禮豪車隊。”沈慶漾說。(完)迷你倉將軍澳
- Feb 15 Sat 2014 14:53
杭州西溪重現水鄉婚俗 船轎迎親氣勢完爆豪車隊
close
新蒲崗迷你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