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蘭 通訊員 魏明俊“有的外國人來了,迷你倉想吃比薩,咋做啊?”、“製作西餐都需要注意啥啊?”在懷柔區渤海鎮農家西餐培訓班上,來自全鎮的近百個民俗戶都一股腦兒地把問題拋給了老師。懷柔職業技術學院的兩位西餐技師也有問必答,除了講解,還手把手地教,民俗戶們受益匪淺。渤海鎮民俗旅遊培訓班已經堅持10年了,每年都有500多人參加。提起當初開辦培訓班,渤海鎮旅遊辦主任宋海青說,2003年,渤海鎮村民開始在自家院里辦民俗接待。村民的錢袋鼓了,旅遊接待中的問題也多了。比如各家床單被罩五花八門,飯菜品種單一,環境衛生差。當時,懷柔區人保局給各鄉鎮下達創業技能培訓指標,培訓內容鄉鎮自定。這點醒了宋海青,“渤海鎮是旅遊大鎮,我們就搞民俗游培訓。”培訓內容先是烹飪。過去民俗戶做豆腐,多是�豆腐、燉豆腐和小蔥拌豆腐。一培訓,大家學會了豆腐燉小魚、炸豆腐丸子、香椿拌豆腐。而家常菜幹煸豆角、燒茄子、虎皮尖椒、小雞燉蘑菇等,這一經培訓,各家的水平也立馬上升了。以後,培訓內容越來越豐富,而且都貼近民俗戶的需要,比如臥室佈置和整理該怎麼做;禮儀方面,當初“你點啥,我做啥”,現在學會根據客人情況推薦自家的特色菜。莊戶村民俗戶李永和接受了培訓,規範了客房管理。為了彌補不足,他做了客人意見簿,而且一有空就到餐桌前詢問客人吃得順不順口。一來二去,他和很儲存倉客人成了朋友。“我現在三成以上都是回頭客。”李永和笑著說。渤海鎮還採取“分片培訓”辦法,給民俗戶的“疑難雜症”找妙方。長城國際文化村建成開村後,外國遊客大量湧入觀光旅遊,給昔日僻靜的山村帶來了商機。但不懂外語,不會做西餐,難住了民俗戶。為此,渤海鎮在田仙峪、北溝、辛營等幾個村子專門開展了西餐和英語培訓,解決了民俗戶的燃眉之急。“以前一有老外到家來,我就犯愁。現在我已經可以說簡單的英語,再也不會急得團團轉了。”參加培訓班後,田仙峪村邵玉英說,去年夏季,她家一次來了30位外國客人,由於飯菜可口,老外光啤酒就消費了100多瓶。田仙峪村的孫自茂住在山溝里,他養源頭虹鱒魚,本想“好酒不怕巷子深”,可客人不多。參加了民俗旅遊營銷戰略培訓後,孫自茂印製名片,請人在村口製作廣告牌,又把自家的民俗特色掛在了網上。結果大見成效,遊客量逐年上漲,由當初的一年不足千人,到去年已經接待了8000多人。如今他家的源頭虹鱒魚、烙肉餅、珍珠湯已經成為一道招牌,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培訓班一撥撥的開辦,民俗戶的問題一個個的解決,技能培訓點亮了民俗戶心中一盞燈,促進了渤海鎮民俗旅遊業的發展。【溫馨提示】電話:60637123公交:東直門乘916路于家園下換乘開往渤海鎮各景點、民俗村方向的936路即可自駕:京承高速寬溝口出-沿慕田峪方向前行即可到達各景點和民俗村迷你倉最平
- Nov 22 Fri 2013 10:03
技能培訓點亮渤海鎮民俗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