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報記者 譚立鵬 (圖片由“一根面”提供)在黃龍溪流傳著一種說法,迷你倉“不吃一根面,枉到黃龍溪。”一根面究竟有什麼魔力,讓食客如此傾心?作為當地的“金子招牌”,一根面的創業歷程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黃龍溪一根面的店主劉建國,為您詳解黃龍溪一根面的浴火重生之路。品面一碗只有一根面味道“巴適”黃龍溪地處平原,鹿溪河與錦江交匯穿鎮而過,地肥水美,盛產小麥,每到逢年過節辦喜事時,黃龍溪人就會用麥心粉製作一根面,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一根面,古時沒有機器,一般都是手工製作。一根面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吃法——過生日時吃一根面加兩個蛋,寓意長命百歲,一根面加三個蛋,表示千秋長壽,一根面加四個蛋,表示萬壽無疆;婚嫁喜事時新郎新娘必須吃上一根長面,而且是新郎新娘分別從一根面的兩端向中間吃,吃到嘴對嘴合二為一,寓意長長久久、百年好合;兒女出遠門時,媽媽做上一根長面,祈禱兒女一路平安;正月裡來吃上一根長面,從頭吃到尾,預示全年一順百順。作為黃龍溪的特色小吃——一根面聲名遠播。近日,記者專程驅車來到劉建國師傅的店中,品嘗一根面。雖然不是周末,但在黃龍溪街頭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食客都沖著一根面的名頭走進劉師傅店中。記者點了兩碗品嘗,味道巴適。和之前聽說的一樣——“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鍋也是一根面。”麵條滑爽、柔韌彈牙、越嚼越有嚼頭。一根面的精髓在於吃的是麵條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調料的味道,即使不加臊子(面鹵),味道還是鮮美無比。劉建國介紹,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講究,必須夾住一根長面從頭吃到尾,如果大夾大夾的往嘴里塞,那是絕對品不出味道的。故事千里之外 請回劉師傅閉關試驗 練成“一根面”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黃龍溪古鎮著名小吃“一根面”從一個幾十平方的蒼蠅館子做起,短短兩年時間紅遍大江南北,然而就在“黃龍溪一根面”紅極一時的時候,卻幾乎遭遇“滅頂之災”,幸得黃龍溪黨委政府出手相救,才得以浴火重生。黃龍溪古鎮景區從1992年開始掛牌至2011年近20年時間,沒有屬於黃龍溪自己的招牌小吃。事情還得從兩年前說起,景區管理局派出工作人員在整個黃龍溪鎮民間尋訪特色小吃,他們瞭解到“一根面”是黃龍溪古鎮宋、元、明、清時期著名的傳統小吃,又叫“長壽面”“長久面”。但是因為一根面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在清朝末期就幾乎失傳了,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人會做了,但是工作人員沒有灰心,他們幾乎在整個黃龍溪挨家挨戶的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問到鄰村一位張爺爺會做一根面,於是工作人員馬不停蹄的趕到張爺爺家,遺憾的是張爺爺已于一年前去世了,而張爺爺的家人卻不會做一根面,張爺爺的兒子也只看到他做過三回,不過張爺爺的兒子卻提供了一條線索:在張爺爺七十歲生日的時候,張爺爺孫女的初戀男友劉建國幫忙揉面,由於很忙,張爺爺的兒子只隱約聽到劉建國在問張爺爺一根面的做法,但是他也不敢肯定劉建國會不會做一根面,而且他們已經分手好多年,也不好再去找他,不過張爺爺的兒子給工作人員提供了劉建國老家的地址。景區工作人員立即趕到劉建國的老家青白江,然而劉建國的父親告訴工作人員劉建國在雲南省一家法院當伙食團長,已經好幾年沒有回家了。工作人員在劉建國的父親那兒要到劉建國的電話號碼,電話通了,工作人員向劉建國講明情況,然而劉建國並不願意,一來他現在的工作輕鬆、待遇高,還能免費學習法律知識;二來他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怕虧損。景區工作人員隨後又多次給他打電話,劉建國絲毫不為所動,無奈之下,景區工作人員只好在劉建國的父親處問到他在雲南的具體地址,然後千里迢迢的來到雲南,一下火車,工作人員立即趕到劉建國打工所在的雲南省某人民法院,十分誠懇地請劉建國為黃龍溪古鎮發展出一點力,劉建國看到滿臉疲憊的景區工作人員,終被他們的誠意打動,不由感動得熱淚盈眶:“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負厚望,努力為黃龍溪爭光。”於是,劉建國離開了工作十多年的雲南,回到四川。然而事情並不像想象中的簡單。由於劉建國只是聽張爺爺說過“一根面”的做法,並沒有親自做過,而一根面的技術要求高,且對環境、水質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劉建國在老家試驗了很多次,均不成功,劉建國的父親看到劉建國丟掉穩定的工作回老家來練“一根面”,每天又要扔掉幾十斤麵粉,即使練成功了,又害怕劉建國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會虧損。父親不但不支持反而對他破口大罵,劉建國只好到成都租一間房繼續研製試驗“一根面”,他對父親謊稱又回到雲南上班了。在成都的出租房里,沒有干擾的劉建國一門心思鑽研試驗“一根面”,幾乎足不出戶。時間一長,鄰居門衛都覺得這家租客很神秘,每天只看到女主人買菜回來又不去上班,男主人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每次出門都扛一袋粉回來。劉建國說,可能是哪位好奇心強的鄰居實在忍不住打電話把派出所的民警叫來了,當民警敲開門的時候,看到床上鋪著一張大木板,一個男子正光著膀子汗流浹背的揉著一團像面團一樣的東西,民警也一時不知所措,他們問劉建國揉的什麼?由於沒有研製成功,不便透露,劉建國只有支支吾吾,民警把房間里全部搜查一遍均未發現異常,也沒有多說什麼就離開了。2011年2月1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劉建國依然在苦練一根面,也正是在這一天,“一根面”終於研製成功。開局店面偏僻鮮有“問津”劉建國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景區工作人員。春節過後,劉建國就開始籌備開店了,從研製試驗成功的那一天,劉建國就知道這一根面會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他又擔心自己如果做成功了,有人眼紅仿冒、跟風怎麼辦?得知劉建國的顧慮後,景區工作人員認真地對劉建國說:“您放心,如果真的出現仿冒、跟風的商家,由我們景區管理局負責打假,保證您的權益不受侵犯!您栽的桃子,果實當然由您來摘!”有了景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的承諾,劉建國信心滿滿的運作起了“一根面”。2011年4月,劉建國在黃龍溪古鎮最偏僻、最荒涼的仿清街街尾開起了“雙流縣黃龍溪一根面小吃店”,店招就叫“一根面”。開業之初是最艱難的時候,每天幾乎只賣幾碗面,最慘的時候甚至連續半個月都賣不掉一根面,劉建國幾乎包幹了店里所有的活路,洗碗、掃地、做面、煮面、炒料樣樣都做。他只僱了個臨時工,臨時工看到這麼“秋”的生意,工資都不要就不辭而別了。由於店面處於黃龍溪最偏僻的位置,盡管劉建國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卻依然沒有任何起色。劉建國回憶,當時只有採取現場表演的方式來吸引顧客,然而面店處於人跡罕至之地,縱然你表演得再精彩,卻無人喝彩,每天都要“扔”掉很多面,為節約材料,劉建國站在店門口,看到顧客朝這個方向走來,就趕緊跑到廚房表演,然而很多顧客卻視而不見!即使有顧客看到表演精彩卻並不下口,每天仍然要“扔”掉很多面,炒一鍋臊子一個月都賣不完。眼看生意實在做不下去了,家人勸劉建國:“既然黃龍溪不行,那我們換個地方做嘛!”劉建國說:“不行,當初景區管理局費盡千辛萬苦找到我,對我寄予這麼大的厚望,我一定要堅持,在黃龍溪,遲早有一天,我會成功的。”家人都知道他“一根筋”的脾氣,也就不再勸他了,這樣半死不活地堅持了半年多。轉機劉建國一舉奪魁黃龍溪一根面一炮而響就在劉建國一家艱難度日的時候,卻意外的迎來了一絲曙光。2011年10月,劉建國參加2011年第八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小吃爭霸賽,參賽項目“黃龍溪一根面”在來自全世界的美食大比拼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榮獲2011年第八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小吃爭霸賽總冠軍。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現場直播,國內外幾十家媒體轉播,從此,一根面,一炮打響,國內外的媒體紛紛前來黃龍溪採訪報道,五湖四海的遊客慕名專程前來品嘗國際冠軍的味道。店里常常是人滿為患、座無虛席,排隊等面吃的顧客常常阻斷了兩條街,更有癡心的顧客在烈日下排隊等兩、三個小時,有的遊客因為來晚了吃不到面,願意在附近住一晚客棧,也要吃到面。時任黃龍溪鎮黨委書記的侯超得知“黃龍溪一根面”榮獲國際冠軍的消息後,興高采烈地來到店里,他說:“感謝您為黃龍溪爭了光,您有什麼需要政府幫助的盡管說。”劉建國道出了自己樸素的心願,“由於我店位置相當偏僻,有些遊客專門來吃一根面,從早上到晚上都沒能找到我們店,政府能不能在景區導遊圖標注我店名稱,以方便遊客找路。”侯超當即答應了劉建國的要求。好消息接連不斷——2011年12月底,“黃龍溪一根面”被四川電視台評為“四川好味道”;2012年3月,黃龍溪一根面在“中國天府古鎮非吃不可之十大美食大評比”中排名第一;2012年9月,劉建國又被邀請參加2012年第九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參賽項目“一根涼面”獲得第九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最高獎項“金辣椒獎”;2012年10月黃龍溪的“一根面”被評為“2012特色餐飲名店”;2013年,黃龍溪的“一根面”又被四川省烹飪協會授予“金字招牌”稱號。為了擴大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黃龍溪的“一根面”,劉建國不惜借債在各大電視台投入大量的廣告,致使滿大街都能聽到遊客打聽一根面的聲音,一位環衛工人“氣憤”地說:“每天都有幾十、上百個遊客問我一根面在哪兒?這個剛問完,那個又來問,真耽誤我的工作。” 一位拉黃包車的車夫師傅更是“冒火”地說:“以為他是來坐車的,結果是問“一根面”的!”一根面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黃龍溪的金字招牌。說起黃龍溪人們就會想到一根面,提起一根面人們便會想到黃自存倉溪。一時間“不吃一根面,枉到黃龍溪”的說法不脛而走,被人們廣為傳頌!2012年5月21日,黃龍溪景區內大暴雨一直下個不停,整個景區遊客不到200名,而一根面店里就來了150位。一根面對面的一個老太婆看到一根面的人氣如此火爆,但一根面附近沒有廁所,她就看到商機了,將自家的廁所對外開放,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收廁費都要收好幾百元。而省內外更有很多人,專程前來向劉建國學藝。揪心一根面被“山寨”劉建國為他人做“嫁衣”正當劉建國志得意滿地要把黃龍溪一根面做大做強的時候,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2013年五一小長假,劉建國以為,排隊吃面的顧客會排成長龍,所以準備了大量的面,然而街上人山人海,而自己的一根面卻是門可羅雀。直到幾位遊客走到店門口說:“糟了,這家一根面才是正宗的,我們吃到歪的了。”劉建國趕緊問遊客:“你們是在哪兒吃的?”遊客說:“在真龍街有兩家。”於是劉建國趕緊跑到真龍街一看,果然有兩家掛著“一根面”的招牌,而且兩家都排起了長隊等面。劉建國悄悄地問排隊等面吃的顧客:“你們是怎麼知道黃龍溪有一根面的呢?”遊客說:“我們是看了電視,專門來吃一根面的,這個黃龍溪的一根面不簡單,還得過國際冠軍、國際金獎的哦。”劉建國聽了氣得渾身發抖。由於劉建國開的一根面位於黃龍溪最偏僻最荒涼的街尾,90%的顧客都是問路而來,而兩家仿冒、跟風者開的“一根面”位於景區繁華中心的遊客必經之路,其店招牌匾做得比正宗的一根面牌匾還要大,其中一家還打上中國唯一的字樣,不知情的顧客爭相排隊吃面,結果等他們無意中走到仿清街才大呼上當。由於這兩家商家的出現,導致正宗一根面的生意一落千丈、入不敷出。劉建國本以為今年可以小賺一把,如果不把這兩家仿冒、跟風的商家制止住,那麼正宗的一根面必然會在短時間內倒閉,而且還有好幾家都在虎視眈眈的準備賣一根面,於是劉建國找到景區管理局,然而當初口頭承諾的那位官員已經調離黃龍溪了,劉建國欲哭無淚,債主們得知黃龍溪一根面要倒閉的消息,紛紛前來討債,由於賣的錢全部用于投資,尤其是廣告投資,劉建國做夢都沒有想到會幫別人打廣告,千針萬線縫製的嫁衣,到頭來新娘卻不是自己。眼看著自己嘔心瀝血創立起來的一根面馬上就要倒閉,劉建國只好找黃龍溪黨委政府。由於劉建國是第一次經商又從來很少跟政府打交道,心有頗多憂慮,但是從小性格就是“一根筋”的他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創立的品牌就要毀於一旦,還要讓別人撿便宜,想到自己為了打造運作黃龍溪的招牌小吃,短短兩年時間從滿頭黑發變成了半頭白髮,想到自己借債打廣告卻是為別人拉客,而自己卻債台高築……■聲音政府支持正宗黃龍溪一根面想到這些,劉建國不禁悲從中來。如果不把這兩家商家制止住,那麼一根面必然倒閉無疑。2013年五一小長假後,劉建國只好去找當時的黃龍溪鎮黨委書記、景區管理局局長曾虎。據劉建國回憶,他連夜給曾虎寫了一封信,詳細的敘述了創業的艱辛以及遇到的困難,曾虎看到信後,召開了會議,會上曾虎講述了黃龍溪的招牌小吃一根面的遭遇,但還是有少部分工作人員說:“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上屆政府的招商承諾,況且具體人員已經調離黃龍溪了,我們有理由不管。曾虎當即反駁道:“是的,上屆的招商承諾人員已經不在黃龍溪工作了,但是我們代表的是黨和政府,別人背井離鄉來黃龍溪投資創業,人家實實在在地為黃龍溪爭了光、添了彩,你們說黃龍溪古鎮景區成立20年來,有哪個能像‘一根面’一樣為黃龍溪增光添彩,這麼好的金字招牌,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對於仿冒、跟風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制止!如果不及時制止的話,很快滿大街都會有很多仿冒、跟風的一根面,遊客本身就是沖著一根面來的黃龍溪,仿冒、跟風者就算注重質量也做不出國際冠軍的味道!長此下去不但黃龍溪一根面的金字招牌保不住,而且對整個黃龍溪的聲譽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又有工作人員說:“焦皮肘子、黃辣丁也是黃龍溪的特色,不可能你一家人賣焦皮肘子、黃辣丁而不允許其他餐館賣嘛!”曾虎說:“一根面的顧客90%是專門為了吃一根面而來的黃龍溪,焦皮肘子、黃辣丁固然是黃龍溪的著名特產,那麼請問有多少遊客是為了吃焦皮肘子或黃辣丁而專程來黃龍溪的呢,一根面不光是一種產品,它也是企業字號。”這位工作人員頓時無言以對。然而,那兩家仿冒、跟風的商家因為嘗到傍名牌、搭便車的甜頭,不肯取下牌子,因為憑一根面的名氣在黃龍溪任何地方掛上一根面的牌子,不管打什麼招牌,只要包含“一根面”三個字,都會顧客盈門。綜合執法、工商、食藥監督、城管等部門前去依法取締了很多次,他們都採取游擊戰術,執法人員來了,他們就趕緊收了,執法人員走了他們就又擺起了。如此反複的和執法人員玩貓與老鼠的遊戲。就在劉建國被折磨得徹底沒有信心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假冒、跟風者的牌匾被依法摘下的好消息,劉建國激動地跑到大雨中喜極而泣的舉起雙手大喊歡呼,鄰居們都知道他創業的艱辛歷程,看到他近乎發瘋般的舉動都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一位當教師的鄰居說:“他這才叫久旱逢甘霖,人生一大喜啊!”但是沒過幾天,這兩家被摘下牌匾的商家,打擦邊球、鑽空子,他們不掛任何招牌,居然用嘴當起了招牌,不停的喊:“黃龍溪名小吃一根面”“黃龍溪一根面,一根就是一碗”。即使沒有店招牌匾,不知情的顧客本身就是沖著黃龍溪一根面的名氣來的,光靠嘴喊,顧客也是排著隊等面,而正宗一根面店里卻是寥寥無幾。劉建國說,在黃龍溪以外的任何地方開山寨版的一根面對正宗的黃龍溪一根面來說,基本上影響不大,然而這兩家仿冒跟風的一根面就開在黃龍溪,而且就在遊客必經之路,不管他打什麼招牌甚至不打任何牌子,只需要大喊一根面,甚至不用喊,只需要做甩面下鍋的動作,雖然笨拙,但遊客沒有見過一根面什麼樣,以為就是這樣,很多不知情的顧客上當,這對正宗一根面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雖然也有中午吃了山寨版一根面的,晚上又來吃正宗一根面,但畢竟是少數。劉建國也想過離開黃龍溪另找地方重新創業,但他知道黃龍溪的一根面之所以能做成功:一是有黨委政府支持,二是有很多機緣巧合,三是有很多次大賽都是以“黃龍溪一根面”的名義獲獎的,媒體新聞也是以“黃龍溪一根面”的名義報道的。劉建國在成都周邊兩個古鎮上開的兩家分店都在繁華路段,但是生意很“秋”,均已失敗而告終。劉建國說,因為“黃龍溪一根面”實在是太有名了,都願意來黃龍溪吃正宗的,可以這樣說,黃龍溪可以沒有一根面,自己的一根面絕對離不開黃龍溪,離開黃龍溪必死無疑。劉建國不得不找到曾虎,曾虎耐心地安慰心急如焚的劉建國說,他不但為黃龍溪爭了光,而且帶動了部分其他產業發展,政府感謝他為黃龍溪古鎮發展做的貢獻,請他放心,黨和政府會繼續支持正宗的一根面。由於那兩家商家從此再也沒有掛包含“一根面”的牌子,他們不停地用嘴喊,執法人員一來就不喊了,執法人員一走他們就大喊“一根面”。劉建國也知道政府管理部門的難處,管理部門不可能隨時派人守到他們,而自己正宗的被仿冒的擊垮,很大程度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假如自己在他們隔壁開一家,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於是劉建國向曾虎提出搬到真龍街的想法,曾虎欣然同意並叫他趕快去找鋪面,然而真龍街是黃龍溪最繁華的中心地帶,寸土寸金、一鋪難求。只有真龍街31-37號的鋪面要大些,但是浙江老闆不願意轉讓,劉建國鍥而不舍地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於使浙江老闆願意將鋪面轉讓。然而就在這時,劉建國得知曾虎書記已經調走,而新來的鎮黨委書記、景區管理局局長何洪因為仿清街要打造“好吃一條街”而不同意位於仿清街的“一根面”搬離。可是為了真龍街的鋪面,劉建國已經交了很高的一筆轉讓費,還借下了50萬元的巨款,為的就是背水一戰,“如果新店開不成,老店都保不住!一根面又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已經無路可退的劉建國給新來的何洪書記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詳細的敘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得知實際情況的何洪當即表示,黃龍溪景區掛牌成立20年來,好不容易出了這麼一塊“金字招牌”,以前黨委政府的保護工作做得很好,他也會繼續努力保護黃龍溪的“金字招牌”,黃龍溪一根面雖然名氣很大,但她畢竟還是初生的嬰兒,需要呵護,他們將加大對其扶持。劉建國介紹,黃龍溪鎮鎮長程永豐也在大會上斬釘截鐵地說,誰要包庇仿冒侵權的商家,他們將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黃龍溪古鎮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張小彬介紹,一根面是景區管理局認可和保護的品牌,在遊客中,口碑很好,一根面自身對外營銷力度大,但一根面生意好了,景區也有一些商家和小販“克隆”,他們已經進行了強制取締,不允許克隆的山寨版、仿冒品出現。“我們也在將仿清街打造成好吃街,以一根面為主導,搭建平台,讓遊客到黃龍溪品味川味美食,給商家提供支持,好吃街現在在招商和提升,已經有商家入駐,計劃春節開街。”對於黃龍溪一根面這一品牌,張小彬表示,一方面,在景區適當位置,同意他開設分店,景區管理局給予協助;另一方面,景區官網、官微也在幫他進行免費宣傳和推廣。經歷了生死劫難的“黃龍溪一根面”雖然元氣大傷,但店主劉建國依然信心滿滿。他無限感慨的說:“感謝黨委政府的支持,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並得以浴火重生,我真的很幸運,遇到黃龍溪這麼好的投資環境,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黃龍溪給我提供這麼好的機會,我將進行一系列的改進,保證每一根面都是國際冠軍的味道,絕不讓任何一位慕名前來的顧客失望,絕不給黃龍溪丟臉!”迷你倉
- Dec 26 Thu 2013 13:32
黃龍溪一根面浴火重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