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廉潔與質素是香港的比較優勢,迷你倉最平香港出口到內地怎樣可以少靠一點自由行,多發展一些品質有保證的本地品牌或多提供一些檢測認證服務?這是個我想了一段日子的問題,遲遲未敢下筆,原因是想不通的地方還有很多,但看到《信報》辛思維因為「龜苓膏無龜」的新聞慨嘆廉潔和對質素的高要求兩個核心價值失守,我亦有感而發,想不通的不如索性請教大家吧。問題一:我們需要的質素究竟有多高?我不肯定對質素要求高是否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從經濟角度看,高質素的代價愈高,對高質素的需求自然愈低;收入低亦難免減少對高質素的需求。說需求,我喜歡用坐飛機的例子:記憶中,坐飛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是大事一宗,即使是經濟客位,得到的服務亦算得上是酒店級數;但隨�機票價格下調,出外旅遊變得普及,坐飛機不再是少數有錢人的專利。像美國航空業自七十年代尾開始放寬管制後,收入不高的乘客比例逐漸增加,這些乘客都不是商務旅客,他們對高質素飛行服務的需求自然不及「秒秒鐘幾十萬上落」的富商,廉價航空的興起、航班誤點的增加,多少與對極高質素飛行經驗的需求相對減少有關,對高質素有需求的惟有坐頭等甚至私人飛機。內地人均收入與香港還有一段距離,一般內地人對高質素的需求不及一般香港人是容易明白的,但少數負擔得起的內地人對高質素的需求之高,亦不難理解。問題是:當一個社會貧富懸殊加劇,市場能否同時完全滿足對質素有不同需求的人呢?要知道坐頭等飛機航班還是會誤點的!以香港為例,即使沒有地產霸權、沒有自由行,當大部分中產家庭寧可多付一點錢到冷氣商場內的高級超市購物,傳統街市小商舖自然較難生存,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於是較難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假如香港真的如傳媒形容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加上通脹令低收入人士實質收入不升反跌,一些成本愈來愈高的貨品,質素下降可能其實只是為了滿足這些貧苦大眾的需求,算不上什麼核心價值失守。問題二:香港大陸兩地的成本相差有多大?供應方面,香港稅低,但從租金到人工等其他成本香港都比內地高,一加一減後兩地經營成本怎樣比我不清楚。至於其他政治經濟原因可能亦增加港商在內迷你倉經營成本,變得難以在內地市場競爭,但這樣的入行門檻究竟又有多高?撇開這些基本供求問題,假如香港真的有需要提高貨品和服務質素,內地亦有同樣高質素的需求,兩地政府和商界可以怎麼辦?問題三:要提高質素政府有什麼責任?我不是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同意高斯主張要一致地比較才能作準的分析方法。我在昨文〈龜苓膏無龜的市場後果〉指出,個別公司的產品出現問題,往往亦同時影響同行競爭對手的銷量。假如這個現象可被視為界外效應的證據,政府或許在提高質素上能扮演一定的角色。我不清楚香港的檢測和認證局究竟做過什�,但我美國有一位朋友一項頗有名的調查發現,加州郡政府規定餐廳食肆在門窗貼上有關當局評核過的�生級數後,他們變得更注重�生,原因是�生評分高的餐廳食肆生意滔滔,而更重要的發現是,區內因食物�生引致的健康問題亦得到改善。這種低成本的政府干預我認為值得研究,而我這位朋友其實原本來自內地,兩年多前開始她更定期到北京大學進行交流工作,我真心希望她多向內地政府介紹她的研究結果【註】。問題四:市場可以怎樣幫助提高商品質素?市場可以做的其實也不少。再以餐廳食肆為例,港人熟悉的「米芝蓮指南」和「開飯喇」(OpenRice)都有為市民提供飲食資訊,分別是前者乃專家評分,後者是基於大眾的意見。為什麼私人市場較少提供類似的食物�生安全資訊?是需求不足還是市場失靈?假如有此需求,食物�生的資訊又應該由專家還是大眾提供才會有利可圖?一連串的問題,希望讀者多多指教。註:Jin, Ginger Z. and PhillipLeslie.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on Product Quality: Evidencefrom Restaurant HygieneGrade Cards." 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 May 2003, 118(2): 409-51.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客座副教授徐家健.facebook.com/economics3.0儲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5 的頭像
    miniddy5

    miniddy5的部落格

    miniddy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