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儲存將廢棄鋼片漂染焊接成五彩繽紛的畫作,打造視覺感官體驗,這出自以色列與美籍畫家和雕塑家Nathan Slate Joseph之手。他,搜集最傳統的銅鑼,連接電腦控制的裝置,打造出獨特的聲音與旋律, 這來自美國聲音裝置藝術家Taylor Kuffner之創。從視覺到聽覺,利用自然周遭的事物,搭配新穎先進的創作方法,兩個人將自己的作品帶到香港,即日起至十一月二日在Sundaram Tagore Gallary 香港畫廊聯展「EYETO EAR」。廢棄鋼片變藝術作品出生於以色列,父親是奧地利人,母親家族來自阿富汗與烏茲別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遷居紐約,Nathan Slate Joseph如此複雜的國際化背景,讓他對於不同地方文化也有了獨特的體驗。最初他只是以廢棄金屬等實物作為基本素材,創造一些偏向於實驗風格的藝術品。沒想到,這個「實驗」一做就是數十年,回收鋼板碎片,以原始色料及酸性液體漂染, 放置於露天環境,Joseph坦言這是「思考的過程」: 「我想以這種方式,引起更多人對全球化、環境問題、氣候變化等議題的關注。」Joseph的作品突破了繪畫與雕塑的界限,以飽和強烈的多彩色調為主,這是來自於其一九七○年代走訪墨西哥時所受到的靈感啟發: 「色彩可以給人以感官刺激,很容易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就這樣一步一步,Joseph用電石氣火槍將上色的鋼片分割成不同形狀的小片,再將它們一層一層錯落有致地焊接匯合,使得他的作品結合了實體與抽象的雙重特質。這種架構式的作品,受到許多建築師的青睞, 他的作品出現在紐約Trump國際酒店的Jean Georges餐廳、以色列埃拉特Dan Eilat酒店,更是被華盛頓的大使館藝術項目羅致,分別在塞浦路斯、墨西哥及土耳其的美國大使館中展出。而對於Joseph來說,這種由視覺空間帶來的感官體驗,是他作為藝術家想要傳達給觀眾及這個社會的感知,引起更多公共議題的思考,他本人也是廢料藝術運動的中堅力量。特定空間心靈碰撞在欣賞Jos迷你倉ph的視覺藝術作品同時,整個畫廊裡環繞�平穩又充滿玄妙感的音律節奏,這便是Taylor Kuffner的聲音裝置作品。第一次到訪中華土地,因颱風讓Kuffner的行程延誤,這也讓他的展覽準備變得緊張: 「因為我要提前考量畫廊的空間環境,再根據實地情況去調整每個裝置的位置,以及整個編曲的設置安排,嘗試多次才能達到我滿意的效果。」與通常的展覽有所不同,Kuffner每次展覽都是不可複製獨一無二的,那些裝置和樂曲都屬於特定的空間,或許這就是他所說的「心靈的碰撞」: 「我的作品就是生活、生命和內在感觸,我希望來觀看的人站在中間,都可以變得平靜。」觀眾按鈕選旋律組合Kuffner曾旅居印尼,他修讀峇里古音樂,他的聲音裝置作品也正是源自傳統甘美蘭音樂的手製敲擊樂器,匯集成弦樂組合,配上現代機械科技,創造出特殊風味的場域效果。觀者可以通過牆壁上的不同按鈕,自己選擇不同的旋律組合,這些曲子都是Kuffner親自創作,上面的鑼冷不防輕輕敲擊之後,一旁的小裝置又開始碎碎打擊,若是站上幾分鐘,你會覺得每段旋律都不盡相同,但又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這也是Kuffner與觀者交流的「媒介」: 「站在其中,一切都無關身份、無關地位,我將自己對於古音樂、新科技的熱情,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傳達,觀者會覺得好奇、驚喜,也會覺得放鬆與平靜。」當聽覺轉化為感覺,在平和的環境裡,即便生活再喧鬧,也可以讓你輕易想起一小段特別的故事, 或美好或心酸, 但都有旋律的陪伴。Kuffner還將兩套聲音裝置設定為「男性」與「女性」: 「可能它們是獨立的個體,由許多零部件組成,但它們又是一家人。」Kuffner的作品曾在新加坡、泰國、紐約等多個地方展出,他對香港的展覽充滿期待: 「我希望給這個快節奏又富有魅力的城市,增添一份新的聲音。」從眼睛到耳朵,從視覺到聽覺,我們的感知都無法與心靈完全脫離,這是一次充滿自然元素的展覽,也是一種新創意的探索。展出畫廊位於上環荷李活道五十七至五十九號。本報實習記者陳�懿儲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5 的頭像
    miniddy5

    miniddy5的部落格

    miniddy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