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卓建安)中共十八�三中全會今日拉開序幕,迷利倉不少投資者對此抱有很大期望,希望會對股票市場帶來刺激。不過,有專家認為,三中全會為未來中國長遠的發展制定改革路線圖,有關政策需要有落實的過程,未必會對股市帶來短期的刺激。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昨日發表報告指出,市場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抱有相當高的期待,因此也會帶來失望的可能性。不過,若有效推行改革,料可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為股市帶來重新訂價的潛力,以及在一些受惠經濟改革的行業和股票提供長線投資機遇。 短期重點 控制信貸增長 該報告預計,三中全會將揭示中國長遠的改革路線圖,包括金融、財政稅務、土地、資源訂價及行政改革等。中國領導人如何能提出明確而廣泛的改革策略,市場可能解讀為高層達成共識,短期信心可能因而增加,不過,政府推行改革的效率仍有待觀察。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認為,短期之內,中國的政策重點可能在於控制信貸增長、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以及避免金融業風險過度累積。因此,金融與財政稅務改革可能是這次三中全會的主要焦點。 利率自由化 金改主方向 利率自由化與人民幣國際化仍是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國人民銀行已於7月取消貸款利率限制,並在10月進一步公佈新的貸款利率指標,以供市場訂定資金成本。下一步將是存款利率自由化,但這可能需要花數年時間才能達成。 稅務改革可能將�重於中央與地方政府收支的調節與重新分配。稅務制度改革料包括增值稅與物業稅,以及新增課徵其他稅項(如環境保護稅與資源稅等)。穩定地方政府財務狀況的計劃可能包括為地方政府建立全新可持續的集資機制,如發行地方政府債等。 交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洪灝昨日亦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許多人都期待三中全會的召開將為中國的經濟,甚至政治體制帶來翻天覆地、快速進取的轉型,然而投資者可能將會感到失望。 洪灝指出,6月以來民企的股票顯著跑贏國有企業,顯示市場對三中全會的預期高漲,而這種過高的期望很難在會議中得到滿足。他說,從歷史數據看,這種相對較強的表現往往是市場的階段性的頂部,而不是底部。在看到更多的證據之前,投資者不必急於再次建倉。 交銀:股市或已炒過頭 洪灝表示,投資者對三中全會存在不切實際的憧憬,源於對中國改革歷史的誤解。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並非是改革的起點,而是前期改革的集中展現,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或亦是如此。他說,本屆三中全會有可能馬上出台的改革政策包括放寬二胎政策、持續的金融市場化、擴大房產稅和增值稅改革、改革優先股、能源訂價,甚至戶籍制度,但這些改革不會馬上為市場帶來收益。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亦表示,中共領導人將加大對資產擔保債券的支持力度,以降低中小企業舉債成本並促進經濟成長。 歷屆三中全會及重要政經改革 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企業改革 •逐步擴大企業自迷你倉權;把部分中央和省、自治區直屬企業下放給城市管理;實行政企分開;進行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等;擴權改革的企業迅速增加,經濟責任制在工業企業中得到推廣。 1979-80年 經濟特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在深圳和珠海試辦出口特區,作為華僑和港澳商人的投資場所,隨後1980年將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1982-1983年 十二大:農村改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向全國,1983年廢除人民公社,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從事工業和加工業。 •中央一號文件此後形成傳統,且多聚焦農村的改革與發展問題。 1984年 十二屆三中全會: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對經濟的計劃管理權限下放,縮小指令性計劃;國營企業改變統收統支經營方式,擴大生產經營自主權;中外合資及個體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發展。 •糧食和棉花等重要農產品形成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併行的雙軌制。 1988年 十三大:價格改革 •開放大部分商品價格,實行價格改革「闖關」,但引發全國性搶購風潮,9月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決定整頓經濟秩序。 1990年 上海浦東 •4月上海浦東開始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政策,帶動上海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五年內翻番,等於再造一個上海,為日後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奠定基礎。 1992年 鄧小平南巡與十四屆三中全會 •鄧小平南巡談話後,同年10月召開的十四大明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轉換國企經營機制,2,700多戶國企試點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棉糧油等重要生產資料價格相繼放開,中央銀行職能加強,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推出,人民幣匯率於1993年底併軌。 •經濟快速發展出現投資規模過度擴大和通脹加速,引發中央宏觀調控。 1997-1999年 一國兩制:港、澳回歸 •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香港如今發展成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1998年 十五屆三中全會:亞洲金融危機、國企改革 •全會提出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 •國家經貿委印發國企改革文件,提出用三年時間,使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但在企業兼併重組中造成大量職工下崗。 2003年 十六屆三中全會 •會議強調「五個統籌」;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框架建立,郵政體制改革、電力、電信、民航和鐵路等行業改革取得進展,四大行完成股份制改革並上市,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點國有保險企業重組改制上市。 2008年 十七屆三中全會與全球金融危機 •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但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很快波及全球,國務院隨後出台「四萬億」刺激政策,同時為中國經濟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埋下伏筆。■資料來源:彭博社 自存倉
- Nov 09 Sat 2013 08:46
匯豐:三中�眼長遠改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