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阿爾·戈爾 馮潔音 李鳴燕 毛雲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星期日周刊記者 王娜 編輯整理“如果你為世界將面臨的巨大變革感到擔憂,迷你倉那麼你應該讀讀這本書;如果你不擔憂,那我勸你更一定要讀這本書! ”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爵士如此評價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這本新作。繼擔任八年參議員、八年�議員、八年副總統之後,戈爾耗費八年時間,潛心鑽研一萬余頁研究資料,對近年新湧現的現象背後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描繪了一幅全人類未來的精確圖景。書中分六章介紹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六個驅動力——地球公司、全球意識、權力的較量、不可持續增長、生物科技新突破,以及人類和自然的衝突,它們彼此交匯和互相影響。該書600余頁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媒體、能源、環保、法律、倫理、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並指出人類如何能夠儘量做好準備迎接這些變化,重新掌握自身命運和塑造未來。中國崛起僅在十年前,中國的經濟總量還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但在今後十年內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確,中國已經在製造業產出、新的固定資產投資、出口、鋼材消費量、汽車銷售、居民所獲新專利權和手機等方面超過了美國,中國現在的網民數量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的崛起最為有力地標誌著全球性經濟新模式正在迅速取代長期以來一直與美國主導地位相關的舊模式。如果是地球公司的出現造成了這種現象,如我所信,那麼這一次真的不同。所有發展中國家,例如曾經長期陷于貧困之中的印度等國家,現在都開始釋放它們巨大的潛力,因其年輕企業家們正與整個地球公司的同行相互交往,發現和發展出各種創新。經濟金融化現在金融衍生產品每日交易量是全世界股票交易市場每日總交易量的四十倍。實際上,哪怕將更大的債券市場加諸股票交易市場之上,衍生產品的估算值也達地球上所有股份和債券總值的十三倍之多。另外,每日電子資本的轉移量超過了所有發達國家央行儲備金總量。甚至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及隨之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金融服務業仍繼續占GDP更大的比例。這種歷史性轉移的動力源於將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和算法用于生產特異金融衍生產品——以及政府屈服于金融服務業的游說,放鬆了實施曾經阻礙營銷這種工具的規範標準。3D打印&製造業革命人類操縱原子和分子的新能力帶來了被稱為“3D打印”的製造業上的顛覆性革命。快速成型製造這種新加工過程根據三維數字文檔來製作物品,先鋪一層超薄的將要構成物品的材料,然後再一層層添加材料,直到制成三維物品。可以使用一種以上的材料。雖然這種新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許多專家預測,3D打印的迅速發展將像一百年前的批量生產那樣使製造業發生深刻變化。3D打印有望解決批量生產的低效率之處:部件儲存、這種儲存所需的大量資金、材料的大量浪費,聘用大量員工的費用,和因為製造設備集中化而產生的將部件運送至工廠以及成品運送至遙遠市場的交通費用。這繼續加快了使製造品“非物質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已經使得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產品總量一直維持不變,哪怕其總值增長了三倍多。由此3D打印能夠加快在低薪酬國家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流失,最終還會使製造業重新回到發達國家。“永遠在線”和“一起孤單”大量採用互聯網作為主要的交換信息的方法而帶來的改變,既有破壞性又具有創造性。未來學家凱文·凱利認為我們的新科技世界——智能無處不在——越來越類似于“一個經常按自己意願走的非常複雜的有機生命體。”而這裡所指的大型的複雜系統不僅僅包括互聯網和電腦,也包括我們自己。很多人在他們的智能手機和其他的與互聯網相連的設備上花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有時候面對面的交流幾乎消失。正如傑出的網絡學者謝里·特克爾最近寫到,我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一起孤單”上。如此吸引人並讓人感覺身臨其境的在線科技讓很多人產生疑問,很多人是否會對他們所用的東西上癮。“網絡過度使用綜合症”將會第一次被寫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2013年5月修訂版的附錄里,作為一個類型以便進一步研究。去媒介化由於機器代勞,服務業人員“中間人”的作用現在已經過時。就服務業而言,我們面臨“業務自營”(self-sourcing)的趨勢:服務消費個人借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提高生產力的設備,與智能程序互動,有效地與機器職能合作,有效地替代了許多曾經被聘用于服務行業的人。例如許多國家的郵政服務,包括美國,都在逐漸開始因為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而“去媒介化”這種業務自營趨勢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隨著人工智能逐年改善,將劇烈加速。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並非由個人從事的所有新工作都能得到補償,甚至原來支付給各種失業者的補償現在也隨著整個經濟的變化而消失。的確,與業務自營相關的便利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時間,但是總的來說,中等收入工薪族總收入的減少開始對總的需求有了可見的影響——尤其是在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社會里。大數據所謂“大數據”領域是令人激動的待開發的新信息科技之一,它的出現基於新開發的計算程序,後者被用來為超級計算機篩選以前認為是不可處理的數量龐大的新數據。同樣,在當今工業運營過程中由嵌入式系統、傳感器和諸如驅動器之類小設備收集的大部分數據在被收集之後馬上會被處理掉。隨著數據存儲成本的驟然降低和“大數據”先進處理方法的日益完善,一些信息得到保存和分析,已經產生了大量的見解,從而提升了工業和商業的效率。收入鴻溝隨著技術資本相對勞動力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源於生產活動的收入將集中在少數精英手里。在美國,50%的資本利得收入落入十萬分之一佼佼者手中,目前支持這種收入分配的政治意識形態稱這些富裕的投資者為“就業機會創造者”,但是有了業務外包和機器代勞之後,他們所提供資本的積累影響,無論有何益處,對於就業來說都只能是負面的。發達工業國家大多數人和政治領袖仍然簡單地將中等收入工作的消失歸罪于業務境外轉移,而沒有關注隱藏的原因:正在湧現的地球公司的現實以及業務外包和機器代勞之間有著深刻的相互聯繫。跟蹤經濟正在興起的“跟蹤經濟”收集消費者在電子商務中表現出的大量數據信息,這是一種掠奪,也不可接受。同樣,政府也可能濫用其公民私人生活中出現的大量數據——包括對私人通訊的常規截獲,這對自由造成了嚴重威脅,必須停止。數字時代中對自由質量的考慮必須把對隱私的法律保護置於優先地位。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網站和穀歌等搜索引擎定期收集他們自己客戶和用戶的信息——經常是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從而使廣告效益最大化。9·11後,監視硬件和軟件的製造商業務量迅速增長,這些技術的銷量在過去十年裡每年增長五十億美元。人工智能隨著人工智能的成熟以及與所有其他人類能力的技術擴展相關聯,人工智能革命的影響將會遠遠超過此前任何技術革命的影響。一些理論學家很久以前就曾經預言,人類的思想將能實實在在地被轉譯為可供計算機解碼的數字模式,這必將導致機器和人類之間出現更廣闊的交匯,這種交匯會超越機器人的概念。這將可能令人類智能──甚至人類的意識──和人工智能達成匯合。如果人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超越自我──並非是以零星孤單,這兒一個那兒一個的形式,而是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人類。網絡安全互聯網時代,隱私和安全的保障使我們所承擔的風險代價會比世間的財富更昂貴。很多網站跟蹤大多數使用互聯網的人,然後再販賣個人信息。私人電子郵箱可以在沒有授權,沒有許可以及沒有被通知的情況下被隨意讀取。而非常侵入他人計算機系統變得簡單且普遍。2010年,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將網絡空間列為潛在軍事衝突的“第五領域”——與領土邊界、海洋、領空和空間並列。為互聯網數據流的安全性設計一種新的更有效的保護在理論上是可能的,而且許多工程師和信息科學家正在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工作。但是,地球公司對互聯網的迅速適應和融合使得工業和商業如此依賴于當前的架構,任何想徹底改變其設計的努力都將充滿困難。而數十億人習慣于不停使用互聯網的日常生活的程度,也使從根本上改變其架構的努力更複雜化。領導力缺失在二十一世紀,特別是在地球公司出現後,為了GDP最大化的各種政策把世界帶向了財富和權力更加集中、收入更加不平等、長期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公共和私人債務的增多、社會和地緣政治的更加不穩定、市場波動性的增大、汙染的增多,以及被生物學家稱為第六次大滅絕的現象(SixthGreatExtinction)。而實際上有些負面的結果在我們對發展的荒唐定義中竟然還被看作是肯定的成果,而且我們仍舊將此定義當作指南針,其針尖指向卻正將我們帶往懸崖的邊緣。世界拒絕承認文明未來的危險——並拒絕改變進程——反映了恰當的全球領導力的缺失和權力的失衡,而地球公司的持續強勢主導了決策,並以參與式民主為代價。國際社會迫切地需要建立在人類最深層價值觀上的領導力。歐盟危機歐元區國家在權力、影響力和前景上的歷史性衰落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歐洲國家決定加入貨幣聯盟時的致命缺陷,它們試圖賭一把,試圖推遲其財政政策的一體化,直到要求統一的政治力量使得有可能實現這一困難步驟。總的來說,歐洲現在面臨兩種選擇,第一,承認歐元區實驗的失敗,急劇縮小與德國和法國一起留在歐元區內的國家的數量。第二種選擇是迅速和大膽地採取行動,不顧德國經濟與南歐國家經濟之間在實力和生產力上面的差距,實現歐元區的財政統一。歐洲領導人無法實現必須的財政一體化來加快歐洲統一的步伐,這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威脅到了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所取得的最為重要的成果之一。西歐政治凝聚力和經濟活力的衰退(以及日本長期的政治癱瘓和經濟減速)都造成了美國在發揮世界領導作用時所面臨的困難。過度發展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科技力量以及全球經濟的規模─與數十億人賴以生存的關鍵自然資源的供應逼近極限相衝突,包括表土層和淡水的供應。對重要地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也是嚴重的破壞。然而“發展”,以我們所定義的那種奇怪且自我挫敗的方式,一直是幾乎自存倉有國家和全球經濟政策以及幾乎所有公司商業計劃的最為重要和壓倒一切的目標。我們衡量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建立在不合理的計算結果之上的,完全沒有考慮收入分配、資源必需品的不斷消耗、以及不計後果地向大氣、海洋、河流、土壤和表土層所排出的大量有害垃圾。洶湧的人均消費、快速的人口增長、人類對各種生態系統的支配、以及遍佈全球的生物改變的壓力等漸增。人們傾向于把上升的商業消費與增加的幸福感混為一談,事實上在基本需求達到後,幸福的獲得只會隨著收入的增加到達某一點,此後,消費的繼續增長就不會再加強幸福感。老齡化因為世界各地平均壽命的顯著增長,退休人口的相對比例也在增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2000年之後發達國家出生的嬰兒里有過半數預計將活到一百多歲。當嬰兒潮一代參加工作了,有著大量就業崗位的社會則得到極大的生產率提高。然而多年後,到了地球公司的年代,這同一代人有時就不能快速適應工作上的新科技和對靈活性的新需求。如果隨後生育率的下跌導致能在職場上替代他們的下一代人數變少,那麼在年輕時候叫嚷著要革命性變化的同一批人到年老時又會開始叫嚷著要更多的養老金和更好的醫療保障。發達國家以及某些新興市場(比如中國)正在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應該被視作是一個重新設計健康戰略和收入支持項目的機遇,因為老年人撫養項目主要依靠工資稅收作為主要資助來源,而越來越高的撫養比率已經讓這一做法的可行性日益減小。城市化大城市的人口在過去四十年裡已經增長了十倍。在這個過度城市化的時期,少于一百萬人口的城市所擁有的人口在世界城市人口中的比例會下降,這是一個會讓人口專家感到驚訝的新趨勢,他們指出這是一個以往城市化模式的逆轉。城市的地理規模之大及其快速向周邊農村地區那些原來主要為農業用地的擴張對於很多國家都是一個挑戰。這種擴張的增長速度甚至比人口增長速度還要快——在2000年和2030年間預期將增長175%。高度城市化帶來的一個挑戰是市政府提供適當住房、淡水、公共衛生和其他必需品的能力。當今世界有超過十億人住在貧民窟里,大約為每三個城市居民里就有一個。如果政策和管理沒有明顯改善,那在未來十七年裡貧民窟的住戶將翻一番到二十億。城市的貧困人口增長的速度甚至超過總體城市增長速度。氣候難民發展最快的一類難民是氣候難民。雖然他們不是法律所認定的難民,然而他們通常還是被稱為難民,因為他們的遷徙不是自願的,而是“和無情發展的氣候變化”相關。太平洋、印度洋和沿海三角洲中一些住在地勢較低小島上的人們已經開始遷徙。菲律賓和印尼一些大島上的人口也面臨著風險。孟加拉沿海地區的難民開始湧向首都達卡,其中很多人往更北部遷徙,越過邊境進入印度東北部,他們的到來進一步加劇了那裡本就複雜的宗教和部落衝突矛盾。2012年這些衝突引起了印度全國性的恐慌。氣候難民的數量將會上升,到本世紀末可能會超過2億人──其中主要是那些必須搬離南亞、東南亞和埃及大三角洲地帶的人。人工生命人工生命的設計和創造可謂是一大突破,為醫療健康、能源生存、環境保護和其它許多領域都提供了諸多可能。例如科學家們希望生產出一種合成病毒,對其進行編程後能用來毀滅或者抑制耐抗生素細菌。有些專家還預言,未來幾年內合成生物學將占據15-20%全球化學工業,比起取之于自然資源,合成生物學能夠更為廉價地製造出很多化學產品、藥物製品、生物塑料和其它新材料。有人預言這種化學和制藥生產的新方法將會像3D打印技術,通過“大規模傳播”的方式形成製造過程的革命。可是還有那些並不那麼緊迫但可能長期而言更為重要的問題:如果我們創造出了機器人系統生命,並且合成了合適的生命體──比起已經持續了35億年的生命模式更為合適,這種新能力將可能如何改變我們同自然的關係?又將如何改變自然?在沒有任何能夠幫助我們識別以及避免不良後果的情況下,我們能否高枕無憂地開足馬達全力前進?自我追蹤和自我量化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大量APP,可以用來幫助人們追蹤他們消耗的卡路里、吃的食物類型、運動時間、睡眠時間,甚至在上癮物質──比如酒精、香煙、處方藥等──面前做出了多少進步。此外還有自我追蹤程序專門針對情緒紊亂和其它心理疾病。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一些為了改善健康追蹤儀器的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地勸說一些運動員使用血糖監測儀和睡眠監測儀,以此獲得為滿足個人營養需求而專門設計的基因分析。用來監測病人心跳、血糖、血液氧合、血壓、體溫、呼吸速度、身體脂肪水平、睡覺習慣、用藥習慣、鍛煉等等的個人數字監測儀也越來越普遍。然而,這些自我追蹤技術——作為被稱為“自我量化”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傳統上由醫院提供的行為糾正方式如今能夠實現個人化,並且能在醫療機構以外實施。在基因測試的價格依然不斷大幅下降、個性化醫療繼續以加速度推進的情形下,這些測試總支出也在迅速增加。個性化醫療個性化醫療建立在個人基因、蛋白質、微生物群落和其它醫療相關信息來源的數字和分子模型上。大多數專家認為這幾乎必然會成為醫療保健的模式。一旦擁有監管並持續更新個人健康狀況和走向的能力,預防保健將會變得有效得多。這一革命帶來的醫療保健新經濟將很快使建于巨額風險池理念的傳統保險模式式微,因為此時能收集起每個人的巨量超細節信息。當下,藥物面向的是顯現相近症狀的個人群體,但很快它們將針對個體病人的基因和分子特性。醫生的工作將發生深遠改變,由人工智能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和提供治療選擇,可以減少醫療差錯,並提高醫師技能。個人也將在他們自身的健康保健中扮演重要角色。轉基因一種看法認為,使用新的基因注入科技和其它基因工程的形式,就像新石器時代的女性通過馴養我們的食品作物種類,加快了植物的基因轉化,只不過是在幫助我們加快一種長期存在的實踐的速度,並且使其效率更高。這種實踐已經被證明不但有諸多益處,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有害副作用。在歐洲(和印度)之外的國家里,大多數農民、農業公司和決策者都達成了共識:轉基因作物不但安全,而且必須成為世界應付食物短缺的基本戰略之一。然而,隨著有關轉基因生物(GMOs)的辯論進一步發展,反對者指出,這些基因工程至今還未能實現任何作物固有產出的增加,而且他們提出的對生態系統的擔憂也不能簡單視而不見。反對者認為,將外來基因注入另一種基因組事實上同選擇性繁殖有所不同,因為這干擾的生物基因碼的正常秩序,可能導致無法預測的突變。氣候變暖氣溫上升會帶來許多影響,除了表土層和地下水枯竭,農民面臨著因城市,工業和生物燃料生產快速增長所致的土地與水源的競爭,還包括對很多農作物產量的威脅,僅受高溫影響這一點就致使其產量急劇下降。據估計,今年我們排放進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的25%所引起的上升溫度至少會持續到一萬年之後。如果我們迫使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融化,其恢複所需時間將同我們這一物種不再有任何關係。三十年前,夏日的北冰洋還同冬天一樣遍佈冰霜,全年把歐亞大陸和北美、大西洋,還有太平洋分隔開來。然而三十年裡,冰冠消失了49%,最快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完全消失。由於南極和格陵蘭冰山融化而造成海平面上升,有十個人口大國可能受到威脅:中國、印度、孟加拉、越南、印尼、日本、埃及、美國、泰國和菲律賓。2010年,世界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012年再次打破高溫紀錄。2012年10月是全球氣溫高于20世紀平均氣溫的連續第三百三十二個月。可再生能源我們從太陽和風中生產的能量越多,價格就會越低廉;我們從石油和煤炭中取得的能量越多,價格就會越昂貴。當然,從太陽能和風能來的“燃料”可以被看作是無限的。比如,地球從日光中每個小時能獲得的潛在可用能源要超過整個世界一整年所需消費能源的總量。風能的潛力也要幾倍于世界總能源的需求。2012年夏天的一段時間內,德國有半數以上的電力從可再生能源中獲得。一些有經驗的投資專家現在預言,從全球層面來看,即使光伏發電(photovoltaic,簡稱PV)的價格以非常保守的勢頭下降,也會在未來幾年內讓新能源的市場份額實現井噴式上升,下個十年的中期,全世界新增的發電會有一半來自PV。2010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資首次超過了化石燃料。同年,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安裝率比前一年上升了102%。此外,在上個十年裡,美國有166個燃煤發電廠的待建計劃由於公�反對聲而取消。極端天氣極端天氣情況,比如大暴雨和旱災經常會促使疾病爆發,尤其是在治療條件和預防條件都比較落後的貧窮地區。蚊子對於氣溫尤其敏感。2012年夏天,在一段並不常見的高溫天氣中,美國遭遇了繼1999年西尼羅河病毒首次登錄馬里蘭州東岸、並在四年內迅速傳遍50個州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爆發。德州達拉斯首先宣告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並且從1966年來第一次對全市進行空中噴霧。公共安全官員呼籲擔憂達到頂點的市民在被蚊子叮咬後不要撥打911。到2012年底為止,病毒波及到48個州,至少有234人死亡。過去幾年中,因氣候危機引起的極端天氣現象的頻率和劇烈程度開始令公�對全球變暖的態度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是在否認者宣傳力度依然開足馬力的美國,公�對於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支持率已經顯著上升。大多數人支持採取更多行動,但是他們情感的激烈程度還比較淺,不足以抵抗碳排放汙染者阻撓政治行動的力量。然而,最近的行動支持率一直在穩步上升。可持續農業低耕和免耕的有機農業方式可以急劇減少土壤流失而同時增加表土層的肥力。輪種這一在農業產業化普及前廣泛應用的技術,可以補充土壤碳和土壤氮。將大部分農業灌溉的作法轉變為更有效且更精密灌溉方法,可以避免浪費和過度灌溉農作物會提高土地含鹽度——因為用于灌溉的水通常含有少量的鹽分,持續使用則會日益積累。另一種技術是回收動物糞便作為莊稼的肥料。工廠化飼養——將上千只家禽聚集在擁擠的飼養場喂給穀物——已經把這種天然的肥料變成酸性的有毒廢物,使其成為昂貴的累贅而不是有價值的資產。迷你倉新蒲崗
- Sep 15 Sun 2013 14:47
詞解《未來》——戈爾對人類未來最全面的預言 《未來——改變全球的六大驅動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